日前,由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主办、以“人才引领、科技赋能”为主题的海淀养老融智计划启动式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办,旨在打造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核心区相匹配的养老服务新格局。
养老需求促进科技研发迭代,养“老”亦是在养“社会”。本次养老融智启动仪式的签约企业之一,理工雷科公司带来智能睡眠看护仪、智能跌倒检测仪,“在康养领域,我们把特别大的天线锅盖的那种雷达,变成了几公分直径的小型雷达。”养老对于全社会都是新课题,老年人群体的特殊照护需求,为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找到了新的切入点和升级迭代的动力。众多企业单位都在探索和实现将智慧养老“产品”和“场景”进行连接,商场设有扶手的电梯、12306为老年人优先选配下铺、融入人工智能的街区建设……各行业都在尝试为老年人提供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养老服务。民政职业大学屠其雷教授认为“把养老行业、产业和企业连接形成枢纽型综合性结构,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养老”不是负担,而是动力。
养老需求倒推经济转型升级,养“老”亦是在养“经济”。根据人口预测,到2035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人将超过4亿,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行业高达数十个,细分市场数百个,可以估算到未来十年银发经济有超过十万亿的潜力。银发经济衍生的经济活动包括咨询、设计、研发、金融、法律服务,也包括老年人的经济参与所创造的价值等,将成为拉动内需、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国民经济在老龄化进程中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引擎。美国、日本、北欧诸国,比我们国家早几十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他们在银发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领域深度融合的成熟产业链,涵盖医疗、健康、文化、旅游、铁路、金融等领域,老年消费市场逐年扩容,潜力巨大,推动产业升级的潜能不容小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养老”不是阻碍,而是新的增长点。
完善的养老体系能缓解年轻人的焦虑,养“老”亦是在养“小”。“攒够多少钱才有底气提前退休”“35岁开始规划养老已经晚了”霸榜热搜......这届年轻人,还没脱单,就开始愁养老了。甚至有“00后不交养老金”热搜词条,反映出年轻人对传统养老体系的质疑:延迟退休、基本养老金收支压力凸显的趋势,使得年轻人既要承担父母的养老责任,又面临自身未来的养老压力。年轻人不得不埋头搞钱、拼事业,上班搞主业,下班抓副业,还要做好职场PLAN B,随时应对经济下行带来的裁员危机。躺又不敢躺,卷又卷不动,这种“仰卧起坐”的状态,无疑是年轻人幸福感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为全社会养老事业进一步明确了方向、细化了措施。完善的养老体系的搭建与落地,不仅给予老年人福祉,也能向中青年人展示良好的社会体系示范,增强信心、降低焦虑、提升幸福感。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对美好老年生活的向往。在社会老龄化进程中,“养老”不仅仅是目的,更是机遇,必将推动科技发展、经济升级,提升各年龄段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好评 ![]() |
|
0% | 0 |
中评 ![]() |
|
0% | 0 |
差评 ![]() |
|
0% | 0 |
中共北京市委老干部局 |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 中国养老网 | 中国老龄协会 |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 山东养老信息服务网 |